English | 中文版 | 手機版 企業(yè)登錄 | 個人登錄 | 郵件訂閱
當前位置 > 首頁 > 技術文章 > 使用顯微紅外分析微塑料的操作流程

使用顯微紅外分析微塑料的操作流程

瀏覽次數:5762 發(fā)布日期:2019-4-16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環(huán)境中大量的塑料污染是一個看得見的重大問題,亟待解決。小尺寸的微塑料人眼并不能看到,但它對水生和海洋物種的健康有著重要影響,并且最終可能會進入人類食物鏈。
 
分析含有微塑料的環(huán)境樣品對確定其普遍性及其影響至關重要。一系列的分析技術已應用于微塑料的分析。在所采用的技術中,紅外(IR)光譜分析,更具體而言是紅外顯微鏡,是檢測和鑒別微塑料的主要分析技術。
 
紅外顯微鏡的微塑料分析操作流程
 
從原始樣品到最終結果有幾個步驟,包括采集樣品到數據分析。所涉及的步驟可能會有所不同,這取決于樣品類型和紅外(IR)分析制備樣品所需的樣品凈化量。工作流程如表1所示。
 
 
用于紅外分析的樣品制備
 
紅外光譜分析是識別和鑒定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分析技術。材料的紅外光譜為該材料提供唯一的指紋,并且可與大量的光譜庫作比較以進行正確識別。采用標準的紅外光譜儀器和衰減全反射(ATR)采樣技術易于測量尺寸不小于100 微米左右的微塑料纖維和顆粒。小型便攜式紅外光譜儀器(圖1)可攜帶至船上,以便立即識別采集的樣品。
 
 
1. 具有ATR 采樣模塊的Spectrum Two 紅外光譜儀。
 
對于利用ATR進行測量的較大樣品,通常無需樣品制備。將樣品直接置于ATR 附件上,采用壓力臂施加壓力并掃描樣品。但是,應注意的是,在環(huán)境中存在了相當長時間的塑料已風化,并且其表面可能覆有生物膜。ATR是一種表面技術。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建議將塑料樣品切片并測量樣品的內部體積而非受損/ 受包覆表面。紅外顯微鏡或紅外成像系統可用于測量更小的顆粒。為從此類技術中獲得最佳結果,必須將微塑料從樣品基質中分離出來。上述樣品采集和樣品凈化的介紹中已對該方法作出討論。但是,具體操作步驟可針對紅外顯微鏡進行優(yōu)化。
 
詳情點擊下方按鈕索取資料
發(fā)布者:瑞孚迪(Revvity)
聯系電話:021-60645803
E-mail:gc.marcom@revvity.com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快速注冊 忘記密碼
評論只代表網友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請輸入驗證碼: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網 電話: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