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機版 企業(yè)登錄 | 個人登錄 | 郵件訂閱
當前位置 > 首頁 > 技術文章 > 鱟試驗法在注射劑細菌內毒素檢測中的應用進展與案例分析

鱟試驗法在注射劑細菌內毒素檢測中的應用進展與案例分析

瀏覽次數(shù):791 發(fā)布日期:2024-6-20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鱟試驗法是一種基于鱟(horseshoe crab)血液中提取的鱟胺酸(Limulus Amebocyte Lysate, LAL)與細菌內毒素(主要來自革蘭氏陰性菌的細胞壁成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發(fā)生特異性凝集反應的生物檢測技術。這種方法因其高度敏感性、快速性和便捷性,在制藥工業(yè)、醫(yī)療設備檢測以及生物制品質量控制等領域廣泛應用,尤其是在檢測注射劑和其他無菌藥品中的細菌內毒素,以確保其安全性。
 


1. 大輸液產品的應用:已經(jīng)獲得衛(wèi)生部批準,用于包括5%和10%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鈉注射液、注射用水等大輸液產品的熱原檢查,并且取得了滿意的實踐結果。

2. 多種注射液的細菌內毒素檢測:研究顯示,鱟試驗法能有效應用于如50%葡萄糖、1%普魯卡因、復方氯化鈉、葡萄糖氯化鈉、甲硝唑等多種注射液的細菌內毒素檢測,盡管某些藥物成分可能對測試產生抑制作用,但通過適當稀釋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3. 技術改進克服干擾:針對某些藥物如普魯卡因對鱟試驗的干擾,研究者采用了雙向超濾技術分離內毒素,保持了檢測的高靈敏度。對于特定藥物的內毒素檢測,如單硫酸卡那霉素、青霉素、氨芐青霉素鈉等,通過優(yōu)化檢測條件和方法,成功地應用了鱟試驗法,驗證了其替代傳統(tǒng)家兔法的可能性。

4. 中藥注射液及輸液器具的應用:雖然含有吐溫-80的中藥茵梔黃注射液直接應用鱟試驗法存在困難,但通過調整和稀釋,仍然在一定條件下可行。此外,鱟試驗法也被用于檢測輸液器具的內毒素污染,顯示出比傳統(tǒng)家兔法更高的檢出率。

總體來說,鱟試驗法因其高效、靈敏的特點,已成為藥物和醫(yī)療器械熱原檢測的重要工具。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范圍的拓展,通過稀釋、超濾等手段克服特定藥物或物質的干擾,鱟試驗法的應用前景更加廣闊。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檢測方法都有其適用范圍和限制,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應綜合考慮,必要時結合其他檢測方法共同使用,以確保檢測結果的全面性和準確性。

發(fā)布者:科德角國際生物醫(yī)學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聯(lián)系電話:4006871881
E-mail:f.he@bio-life.cn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快速注冊 忘記密碼
評論只代表網(wǎng)友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請輸入驗證碼: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網(wǎng) 電話: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