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機版 企業(yè)登錄 | 個人登錄 | 郵件訂閱
當前位置 > 首頁 > 技術文章 > 奧密克戎變異株

奧密克戎變異株

瀏覽次數:241 發(fā)布日期:2022-2-7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前言:
春節(jié)將近,各地不斷發(fā)現的新冠疫情,令回家之路道阻且長。在疫情中反復亮相的奧密克戎變異株也引起關注。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致病性怎樣?疫苗還有效嗎?未來三天是春運高峰期,人員流動將更加頻繁,科潤達生物溫馨提示:春運期間,回家路上的人要注意佩戴口罩,保持手部清潔,并避免用手接觸口面部,揉眼睛等動作,在換乘期間,盡量保持手清潔與個人飲食衛(wèi)生。本文將為大家介紹奧密克戎相關知識。
 
奧密克戎-第五種新冠病毒關切變異株
自12月13日奧密克戎變異株在天津首次檢出,截至2022-1-26下午,在短短一個多月內的時間里,奧密克戎變異株已在國內多個城市報告。奧密克戎毒株于2021年11月9日首次在南非發(fā)現。 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其命名為0micron(奧密克戎),并列為“關 切變異株”(variant of concern,VOC)。由此,奧密克戎成為繼 AlDha(阿爾法)、Beta(貝塔)、 Gamma(伽馬)和Delta(德爾塔) 之后的第五種關切變異株。
 
需要說明的是——“關切變異株”相較于一般變異毒株、關注變異株(Variants oⅡnterests,VOI),它對全球疫情影響最大,從疾控角度需要關注和考慮的是:第一,它和人類細胞的結合力是不是加強了?如果結合力加強了,傳染性就加強了;第二,它逃避免疫打擊的能力是不是增強了?感染者產生的中和抗體能不能把它消滅掉?如果不能消滅掉,疫苗產生的效果就會有限。
 
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染性加強了嗎?
新冠病毒數據庫GISAID目前共享的信息顯示,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突變位點數量明顯多于
近兩年流行的所有新冠病毒變異株,尤其在病毒刺突(Spike)蛋白突變較多。刺突蛋白是病毒進入人體的關鍵,新冠病毒通過其刺突蛋白與人體細胞表面的ACE2蛋白結合后進入細胞并造成感染,其與病毒的免疫逃逸及傳播能力密切相關。
 
近一個多月在國內多地新冠疫情中發(fā)現的奧密克戎變異株,累及多省共十多個城市(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廣州、深圳、中山、珠海、長沙等),且部分屬于同一傳播鏈——如河南安陽與天津,廣東珠海與中山。這些病例進一步的流行病學研究尚待數據報告,目前尚不能確定奧密克戎比其他變異株具有更強的傳播力。但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預防病毒傳播始終是關鍵。
 
疫苗對奧密克戎變異株有效嗎?
中國疾控中心專家表示,研究表明,新冠病毒S蛋白若出 現K417N、E484A或N501Y突變,提示免疫逃逸能力增強。而奧密克戎變異株同時存在這三重突變,這些突變的疊加對現有疫苗免疫逃逸的能力,有待進一步監(jiān)測研究。
 
張文宏認為,奧密克戎變異株是否會對目前初步建立的脆弱的人群免疫構成威脅,需兩周左右的觀察時間,一旦明確它可以突破原有的免疫屏障,那就意味著我們必須對已有的所有疫苗體系做調整,按流感疫苗接種模式——每年要根據病毒變異情況,迅速構建新的疫苗。科興生物相關人士表示:將盡快開展評估和研究以了解奧密克戎變異株對現有新冠滅活疫苗的影響及研制變異株疫苗的必要性。如有需要,科興生物可快速推進新疫苗的研制和大規(guī)模生產,并且有能力保障疫苗需求。
 
春節(jié)期間如何防范奧密克戎變異株?
防范奧密克戎變異株,個人采取的有效預防感染措施包括公共場所至少保持1 米距離、佩戴口罩、開窗通風、保持手清潔、接種疫苗等,同時避免去通風不良或擁擠的地方——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手衛(wèi)生等 這些公共衛(wèi)生措施,對所有病毒的防范都是有效的。春節(jié)期間應盡量不去風險群聚場所,特別是與長輩接觸時要做好對長輩的保護,對免疫力不好或有基礎疾病的老人來說,所有的病毒都可能引起重癥,帶來不好的后果。
結語:
自從2019年年底武漢發(fā)生新冠疫情以來,各地疾控部門、醫(yī)療機構與檢測機構付出了無數日以繼夜的辛苦。目前,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已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建立了特異性核酸檢測方法,并持續(xù)針對可能的輸入病例開展病毒基因組監(jiān)測,這將有利于及時發(fā)現奧密克戎變異株。我們只要堅持常態(tài)化的防控措施,就能夠防止奧密克戎毒株的流行。又到了一個祥和的新年,美好時光當思來之不易,歲月靜好應謝負重前行。冬去春來,科潤達生物祝愿全國各地的用戶在虎年身體健康,平安喜樂,新年快樂!
 
部分內容來源:財經國家周刊,作者_張曙霞
 
發(fā)布者:深圳市科潤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聯系電話:0755-26814430
E-mail:kerunda@163.com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快速注冊 忘記密碼
評論只代表網友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請輸入驗證碼: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網 電話: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