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機版 企業(yè)登錄 | 個人登錄 | 郵件訂閱
當前位置 > 首頁 > 技術文章 > 多色流式中,如何讓熒光配色和諧共處地刷出存在感?

多色流式中,如何讓熒光配色和諧共處地刷出存在感?

瀏覽次數(shù):9743 發(fā)布日期:2019-8-9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zhuǎn)載,否則責任自負

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我們對樣品指標的分析要求也越來越高,希望能夠在有限的樣品中獲取盡可能多的數(shù)據(jù)。多色流式就是一項為此量身定做的實用技術。但如何保證數(shù)據(jù)質(zhì)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優(yōu)化的配色方案設計。

經(jīng)常會有初入流式分析的同學來問到,師兄,這個熒光強不強?這個通道能測出來不?是不是抗體不好使?為啥這個補償怎么也調(diào)不干凈?為啥(明明)感覺(應該)陽性群不明顯(很明顯)等等問題。其實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可能來源于抗體、熒光素的選擇,樣本處理,上機操作,及后續(xù)的分析過程中。本期,讓我們結合流式分析儀的基本原理,來看看多色流式中熒光配色的方案及其原理。

01、首先了解:流式分析的基本步驟

一次完整的流式分析,通?梢愿爬樗牟阶,【樣本制備】→【染色標記】→【上機操作】→【后續(xù)分析】。但是在成功地完成一次流式分析之前,我們還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我們可以將之分為【實驗設計】、【預實驗】。

行兵布陣講究的是謀定而后動,同樣地,做流式分析時實驗設計也相當重要。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需要對消化方案、抗體標記策略、熒光配色方案等等做初步規(guī)劃,并在預實驗中逐步完善,最終在正式實驗中獲得預期的數(shù)據(jù)結果。

本期,我們主要關注實驗設計中的熒光配色。但在正式討論熒光配色前,我們先來聊一聊流式分析儀的基本原理,相信這會對我們后續(xù)更好地運用熒光配色有所幫助。

02、流式分析儀的基本原理

流式分析儀的識別過程可以簡單分為【光信號】→【電信號】→【數(shù)字信號】→【輸出】。具體過程如下:

流式細胞術原理圖

1.  光信號的接收識別

分析儀中的光路系統(tǒng)通過激光束照射流動通過的單細胞懸液,產(chǎn)生不同的光信號,其中包括無需激發(fā)的物理參數(shù)信號(FSC、SSC)和需要一定能量的激光束激發(fā)的熒光信號。沒有照射到細胞的激光束,向前直射形成前向散射光信號(FSC),因此在一定范圍內(nèi),F(xiàn)SC與細胞的大小正相關;接觸細胞的激光束,產(chǎn)生不同的折射光信號,包括側向散射光信號(SSC)、熒光信號。細胞內(nèi)的復雜程度越高,折射的SSC信號就越強,因此在一定范圍內(nèi),SSC與細胞內(nèi)的復雜程度成正比。同時,由于SSC信號一般較弱,熒光信號通常能夠從折射光信號中分離出來,再經(jīng)過不同的濾光片分離,從而被特定的接收器(通道)接收。

2.  光信號的轉(zhuǎn)換輸出

接下來,光電二極管(用于FSC)、光電倍增管(用于SSC、熒光信號)會將【光信號】轉(zhuǎn)換成【電信號】,并最終轉(zhuǎn)換成【數(shù)字信號】在圖形界面【輸出】,到此我們就能夠直觀地看到我們所需要的流式圖了。

多色流式分析示例圖(小鼠肺實質(zhì)細胞群中MO/MΦ/DC相關亞群的參考圈門策略)

因此,如何讓流式分析儀獲取足夠強度并且準確的光信號,是獲得優(yōu)質(zhì)流式數(shù)據(jù)的關鍵。在這里,有兩個關鍵指標:準確性、強度,將成為我們設計熒光配色方案的衡量標準。

03、熒光配色方案之準確性指標

準確性:即如何讓熒光信號和諧共處、各自安好地被識別。一般在閱讀了大量文獻的基礎上(新手上路的默認必須操作,老司機也請注意行車規(guī)范),我們會確定在單一樣品中需要標記的不同marker。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  找到在流式分析儀上可識別的熒光素

通常我們會用不同熒光素標記的抗體來結合marker,因此可用的熒光素有數(shù)量、種類上的限制。

1)  數(shù)量:受到分析儀接收器(通道)的限制,以BD LSRFortessa(以下簡稱Fortessa)為例,選配為5激光18通道,因此單管樣品染色的熒光素【數(shù)量】上限為18。

2)  種類:受到激光管波長、濾光片2個因素的限制。以BD FACSCalibur(以下簡稱Calibur)為例,選配為2激光(488nm、635nm)4通道。受到激光管波長的限制,以355nm、405nm激發(fā)的熒光素(BUV375、BV421等)并不能在Calibur上應用;受到濾光片的限制, PerCP與PE-Cy7在Calibur上均為488nm激發(fā),均被FL3(670LP)識別接收,不能同時適用。但在Fortessa上能夠二者能分別被488nm、561nm激發(fā),分別被FL2(710/50nm)、FL7(780/60nm)識別接收,能夠同時適用。

2.  在可用的熒光素中,找出能夠和諧共處、各自安好的組合。

流式分析儀識別的熒光信號,一部分來源于激光激發(fā)細胞本身蛋白產(chǎn)生的熒光信號,我們稱之為“自發(fā)熒光”,另一部分來源于結合到細胞上的抗體耦聯(lián)的熒光素被激光激發(fā)后產(chǎn)生的信號。

在選用熒光素的時候,首先要盡量避開自發(fā)熒光的發(fā)射光譜范圍,避免自發(fā)熒光對目標熒光信號的干擾。其次,我們要盡可能地基于“熒光素強度”、“相互干擾程度”兩方面和諧共處的原則來選用熒光素。

舉例:以5色標記,F(xiàn)ortessa為例

組合1:PE、PE-eFluor610、PE-Cy5、PE-Cy5.5、PE-Cy7

組合2:BV421、FITC、PE、PE-Cy7、APC

一般我們可能習慣于根據(jù)“熒光素強度”從高到低開始翻牌,但是對于多色流式而言,熒光素之間發(fā)射光譜的“相互干擾程度”非常關鍵,輕視它的后果就是會在補償調(diào)節(jié)的時候讓你調(diào)到懷疑人生。

組合1是一個極端配色方案(相信一般人不會想去挑戰(zhàn)這個補償調(diào)節(jié)),這是一組PE和PE耦聯(lián)熒光素的組合,在Fortessa上這個組合均由561nm激發(fā),被范圍接近的濾光片分離,并被接收識別。雖然各自的“熒光素強度”足夠,但是由于在561nm 的激發(fā)下,它們的發(fā)生光譜有明顯的交叉重疊區(qū)域(如圖所示),即它們之間的“相互干擾程度”很高,這會讓補償調(diào)節(jié)變得相當困難,進而導致信號失真的可能性增大。這個時候,我們會選擇在可接受的范圍內(nèi)犧牲“熒光素強度”。例如選用熒光強度不那么強的FITC、APC-Cy7等來避開難以調(diào)節(jié)的補償參數(shù),組合2就在一定程度上,兼顧了“熒光素強度”和“相互干擾程度”。

在561nm激發(fā)下,組合1的發(fā)射光譜分析

www.bdbiosciences.com/en-us/applications/research-applications/multicolor-flow-cytometry/product-selection-tools/spectrum-viewer

04、熒光配色方案之強度指標

強度:即在滿足準確性的熒光素組合內(nèi),通過熒光素的分配,讓我們所有希望了解的marker,都能刷出存在感。在這里給大家2個經(jīng)驗之談,大神勿噴。

1.  高低搭配,出圖不累。

我們可以將光信號強度理解為【marker豐度×熒光素強度】,因此對于低豐度的marker,我們要拉一把,配一個高強度的熒光素。例如,目標細胞群體為小鼠來源的pDC(漿樣DC),部分marker為Siglec-HloF4/80mid,配色為PE(強)、APC-Cy7(弱),考慮的配色方案為,Siglec-H-PE、F4/80-APC-Cy7。此外,對于低豐度的marker,直接利用陽性群進行補償調(diào)節(jié)可能會引起信號失真,因此可以考慮采用Compbead捕獲抗體或者采用高豐度marker搭配耦聯(lián)同樣熒光素的抗體進行近似調(diào)節(jié)。

2.  同一層面,補償走開。

在多色流式分析的過程中,我們通常會設置多個邏輯層和門。在同一層次的邏輯設門中,可以考慮避開那些八字不合補償難以調(diào)節(jié)的熒光配對。例如,層次1(F4/80、Ly-6G)→層次2(CD11b、CD11c),配色為eFluor 450、PE-eFluor 610、FITC、PE。個人考慮的配色方案中,PE與PE-eFluor 610不放在同一邏輯層,采用F4/80-PE-eFluor 610,Ly-6G-eFluor 450,CD11b-FITC,CD11c-PE。如果有童鞋感興趣,可以嘗試把PE、PE-eFluor 610湊對,就會發(fā)現(xiàn)存在對角線尖峰,若通過補償調(diào)節(jié)將尖峰調(diào)沒,可能會補償過度,從而導致一些細胞亞群的信號失真,得不償失。

05、總 結

熒光配色的目的,是為了讓流式分析儀能夠“準確”地識別足夠“強度”的熒光信號。

▲ 從準確性出發(fā),我們要根據(jù)硬件限制(激光管、通道數(shù)、濾光片)選出可用熒光素,在可用熒光素中,根據(jù)“熒光素強度”、“相互干擾程度”、“自發(fā)熒光”等選出較優(yōu)的配色組合。

▲ 從強度出發(fā),我們要讓每一個目標marker都能獲得足夠被識別的熒光強度信號,因此要根據(jù)“高低搭配”、“邏輯設門”等來作出最終的熒光分配方案。

發(fā)布者:上海邦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聯(lián)系電話:021-64340008
E-mail:service@bioraylab.com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快速注冊 忘記密碼
評論只代表網(wǎng)友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請輸入驗證碼: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網(wǎng) 電話: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