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機版 企業(yè)登錄 | 個人登錄 | 郵件訂閱
當前位置 > 首頁 > 技術文章 > CELL:量子點單分子成像助力CRISPR機制研究

CELL:量子點單分子成像助力CRISPR機制研究

瀏覽次數(shù):6732 發(fā)布日期:2016-5-3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量子點(Quantum dots)做為無機合成的納米材料,具有超越傳統(tǒng)熒光染料的獨特光學性質(zhì),比如熒光亮度高、無需避光、不會淬滅,是新一代的優(yōu)質(zhì)熒光探針。

單分子成像(single-molecule imaging)技術中,將熒光探針用于單分子標記,要求熒光亮度高以滿足靈敏度和分辨率的需求,同時要求觀察時程長、不易淬滅、長時間激發(fā)耐光漂白。對于上述要求,量子點具有不可替代的光學優(yōu)勢。

圖1 DNA curtain模式圖

圖中并行排列的部分為DNA,錨著于固相基質(zhì)。

DNA curtain(DNA幕簾)(圖1)是用于分析DNA與蛋白質(zhì)體外相互作用的技術。該技術中,DNA序列錨著于固相基質(zhì),同時以量子點對蛋白質(zhì)分子進行熒光標記,即可實時對DNA與蛋白質(zhì)的結合及作用模式進行動態(tài)觀察與分析。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A. Doudna教授和哥倫比亞大學的Eric C. Greene教授,于2015年11月在生物醫(yī)學頂級雜志《CELL》,發(fā)表題為“大腸桿菌CRISPR-Cas系統(tǒng)對外源DNA的監(jiān)測與處理”的研究論文。該課題基于DNA curtain技術,將DNA序列錨著于固相基質(zhì),同時利用量子點標記的Flag抗體將Cascade進行熒光標記(圖2),通過對綠色的DNA及洋紅色的Cascade進行實時的動態(tài)觀察,從而分析二者的相互作用模式,有助于闡明細菌CRISPR系統(tǒng)對外源DNA的作用機制。

圖2 E. coli Cascade靶向結合模式

A. 寬場全內(nèi)反式熒光顯微鏡(TIRF)成像顯示量子點標記的Cascade(洋紅色)結合于DNA(綠色)λ1序列。
B. TIRF成像顯示Cascade結合于DNA的λ3序列。
C. E. coli Cascade通過crRNA靶向于不同結合位點的模式圖。

文獻來源:Redding S, Sternberg SH, Marshall M, Gibb B, Bhat P, Guegler CK, Wiedenheft B, Doudna JA, Greene EC. Surveillance and Processing of Foreign DNA by the Escherichia coli CRISPR-Cas System. Cell 2015;163(4):854-65

發(fā)布者:北京納晶生物有限公司
聯(lián)系電話:010-82491079
E-mail:nanogenbio@outlook.com

標簽: 量子點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快速注冊 忘記密碼
評論只代表網(wǎng)友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請輸入驗證碼: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網(wǎng) 電話: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