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機版 企業(yè)登錄 | 個人登錄 | 郵件訂閱
當前位置 > 首頁 > 行業(yè)資訊 > 出訪 > 2019年第十四屆國際斑馬魚大會首次在中國成功召開

2019年第十四屆國際斑馬魚大會首次在中國成功召開

瀏覽次數(shù):23460 發(fā)布日期:2019-6-17  來源:本站 本站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出處

江蘇蘇州——2019年6月12日-16日,第十四屆國際斑馬魚大會(The 14th International Zebrafish Conference)在風景秀麗的金雞湖畔蘇州國際博覽中心A館隆重召開。為了服務國家戰(zhàn)略需求,引領國際遺傳發(fā)育研究前沿,促進各國學術交流合作,推動我國生物醫(yī)學科學和產業(yè)的跨越式發(fā)展,國際斑馬魚大會首次來到中國,同時也是第一次在亞太地區(qū)召開。本屆大會由國際斑馬魚協(xié)會主辦,蘇州大學和中國動物學會斑馬魚分會承辦,大會吸引了上千名來自中國與全球各地的斑馬魚研究人員和專家共同學習探討。
 

大會開幕式與12日17點在蘇州大學特聘教授王晗、清華大學教授孟安明和國際斑馬魚協(xié)會會長Mary Mullins的主持下召開。會議沿襲往屆美國麥迪遜以及歐洲斑馬魚大會的傳統(tǒng),形式多種多樣。會議在開幕式前開設了職業(yè)發(fā)展工作坊,讓從事斑馬魚研究的學生們能在一個更寬松、親密的氛圍中學習并與老師們進行交流。在全體大會報告上,嘉賓們介紹了在斑馬魚的早期發(fā)育、行為分析、基因組學、基因編輯等領域的最新進展和研究成果,并與觀眾積極互動,現(xiàn)場解答觀眾提問。
 


嘉賓在互動環(huán)節(jié)回答觀眾提問

會議著重強調年輕科研人員的發(fā)展,除了常規(guī)的全體大會報告、主題演講、分會場技術講座等以外,會議還頒發(fā)了斑馬魚研究界久負盛名的錢其斌獎、George Streisinger獎、以諾貝爾得主命名的克里斯汀·紐斯林-沃爾哈德獎以及中國斑馬魚協(xié)會蔡司青年研究員四個獎項并安排了獲獎人進行講座。會議的其他活動如Datablitz一分鐘演講、海報墻等則以近距離交流的形式為眾多學生向全球同行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一個舞臺。

與此同時會場外的廠商展覽區(qū)也熱鬧紛呈。眾多中外廠商積極參展,借此機會向本土和海外客戶展示最新的技術與產品?柌趟靖前炎钚峦瞥龅闹袊着_完全集成式高端全自動活細胞成像系統(tǒng)Celldiscoverer 7從德國直接運到了展位,在大會上首次亮相,現(xiàn)場演示斑馬魚活體成像。
 

蔡司 Celldiscoverer 7 全自動活細胞成像系統(tǒng)

“國際斑馬魚大會” (International Zebrafish Conference, IZFC), 原稱“國際斑馬魚發(fā)育和遺傳大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Zebrafish Development & Genetics), 是每兩年召開一次的斑馬魚研究領域影響力最大、最權威的學術會議;自1994年開始,一直在美國舉辦了13屆。而規(guī)模較大也是每兩年一次與IZFC隔年舉辦的“歐洲斑馬魚大會”(European Zebrafish Meeting, EZM)業(yè)已召開了10屆。

斑馬魚是一種小型的熱帶淡水魚,因其全身布滿多條深藍色條紋似斑馬而得名。斑馬魚具有繁殖力強、發(fā)育迅速、胚胎透明、體外受精、體外發(fā)育等生物學特征,已成為生物醫(yī)藥研究的新型模式生物。斑馬魚的基因和人類的相似度達到87%,是開展生命科學、醫(yī)藥與健康科學、環(huán)境科學研究的重要模式動物。利用斑馬魚,可以研究生命科學的基礎問題,揭示胚胎和組織器官發(fā)育的分子機理;可以構建人類的各種疾病和腫瘤模型,建立藥物篩選和治療的研究平臺;可以建立毒理學和水產育種學模型,研究和解決環(huán)境科學和農業(yè)科學的重大問題。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快速注冊 忘記密碼
評論只代表網友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請輸入驗證碼: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網 電話: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